熱心腸的“劉科長”
添加時間:2014-11-28 點擊量:46486
“劉科長”,大名劉金才,曾經從軍二十余載,1984年復員到中條山集團汽運分公司,任福利科科長16年,2000年退休后,一直熱心離退休支部工作,兼任下古堆區黨支部書記。他思想積極樂觀,總是一副熱心腸,經常幫助周邊鄰里處理“大事小情”,并且樂此不疲,深受大家尊重,所以大家仍習慣地尊稱他為“劉科長”。
“劉科長”是土生土長的垣曲人,也許正是舜帝道德文化的深遠影響,造就了他勤勞質樸、思想積極、樂于助人等優良傳統美德。別看他已入古稀之年,生活忙碌而有規律。早晨5點起床先跑步鍛煉,然后到自家的“自留地”,種種菜、澆澆水、除除草,再夾著自己收獲的大袋小袋豆角、黃瓜等蔬菜回家,遇到街坊鄰居就分給一些“嘗嘗鮮”,樂在其中。碰到誰家有個事,他依舊步履輕盈地奔波于大街小巷,穿梭于人來人往之中,處理事情依然心思縝密,有條不紊,再忙再累,也沒有一絲“倦怠感”,看不出半點七旬老人的蹤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幾年前一次外出旅游結伴而行的過程中,年近70歲的他,竟然和我們一起玩“過山車”那種瘋狂刺激的游戲,當我們年輕人被嚇得魂飛魄散、瘋狂叫喊、后悔坐上去的時候,他竟然還說“好玩”, 真是把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徐艷,中共黨員,經濟師,汽運分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紀檢監察科副科長、黨工部部長。多年從事文字撰寫工作,曾多篇文章在中國有色金屬報、中條山雜志、中條山報、中條山網站上發表并獲獎。)
真正結識“劉科長”是因為黨建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接觸與交往中,他熱心助人、甘于奉獻的那份執著、那份友善、那份與世無爭的平和,越來越影響著我,教育著我。他所在下古堆離退休支部,離退休黨員50余名,還有不少退休退養職工。能把這么大的支部工作“玩轉”,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離退休老同志年紀大了,脾氣倔強、固執,說話又沖又硬,不講情面,性格跟個孩子似的。我親眼目睹他們因為一盤棋的輸贏、一張牌出得好壞而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有的干脆“摔棋”走人了。每每這時,“劉科長”就得充當“調解員”,哄哄這個,勸勸那個,慢條斯理地說服開導,直到兩個人“握手言和”,又坐在一起。這是何等的困難和不容易呀!
兼任離退休支部書記可不是光靠動動“嘴皮子”就能做好的。他心里總是想著如何豐富老同志文化生活,讓他們老有所樂。他積極主動向上反映,在汽運分公司黨政領導的支持下,建立了下古堆離退休活動中心,配備乒乓球、象棋、撲克、報刊、桌椅板凳等基本活動設施。有了“根據地”以后,他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大會。我還依稀記得第一次參加他們的支部大會,看著端著攝像機的我,“劉科長”顯得有些拘謹,但很快就投入到會議的氣氛中,帶著老同志一起學習了汽運分公司近期的文件精神,宣講了汽運分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與集團公司的重點工程建設。隨后,大家開始議論起集團公司、汽運分公司的發展變化來,有說有笑。對于有歧義的地方,“劉科長”時不時地給予正面的解釋引導,疏通大家的思想“糾結”。一番暢所欲言過后,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滿意的笑容?!皠⒖崎L”接著給大家介紹老年人健康生活小常識,囑托大家注意身體。會后,有的回家做飯去了,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幾個人坐在一起嘮家常,活動室內不時傳來老人們陣陣開心的笑聲,好一派其樂融融、祥和幸福的“大家庭”氣氛!我至今一直在感嘆“劉科長”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
“劉科長”在帶領老同志打發無聊日子的同時,不經意間了解關注每一個人的思想動態,為維護隊伍穩定奠定了基礎。每逢遇到國家政策涉及到老同志個人利益,集團公司還沒有來得及貫徹執行的時候,幾十個老同志聯合起來要成群結隊到集團公司上訪,“劉科長”總是逐個做安撫工作,教育大家用正確的訴求方式反映問題,并第一時間把大家的意見向汽運分公司黨政領導反映,尋求政策落實情況與解決問題之道,及時準確做好上情下達工作,直至問題解決。長此以來,“劉科長”已經成為汽運分公司黨政領導與離退休老同志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一個“橋梁”,使得各種矛盾及時得到化解,避免了一次又一次上訪事件的發生,確保了下古堆居民區和諧穩定。汽運分公司黨政領導經常這樣說:“下古堆離退休支部有劉科長在,我們省心多了?!?br />
如今的“劉科長”,已經是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他總是閑不住,經常有事沒事到街坊四鄰走走,到離退休老同志家中串串,了解身體狀況如何、需要哪些幫助、需要向上級領導反映些什么等等,他總會牢記在心,一件一件盡心盡力幫著解決。若是哪位老同志病了,他總會上門噓寒問暖,跑前跑后,有兒女不在身邊的時候,他會叫“老伴”做上一些可口的飯菜,親自送到他們家中,讓這些老同志們常常感動的熱淚盈眶。
“劉科長”的熱心腸在下古堆小區是出了名的。誰家的房子漏了,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劉科長”?!皠⒖崎L”總會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幫助向社區物業管理部門反映,一方面做居民住戶的安撫工作,一方面向汽運分公司領導反映要求加快下古堆小區建設問題,一方面幫助他們進行房屋補漏。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場罕見的“7.29”抗洪搶險,當肆虐的暴雨連下幾天幾夜的時候,在沒有任何領導命令、安排的情況下,“劉科長”在夾雜著雷鳴閃電的傾盆暴雨中,冒著生命危險挨家挨戶了解住戶的房屋及人員的安全情況,組織年輕力壯的人員裝沙袋搭建防洪壩,為下古堆小區居民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當無情的洪水“闖入”下古堆小區住戶家中、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向汽運分公司黨政領導匯報情況,尋求支援,同時不顧自家院內的雨水“侵占”越來越多,毅然決然地幫助年紀大的老同志掏舀雨水、搬移物品。就在做豆腐的老張師傅為近千斤豆子眼看就被雨水浸泡、急著轉移豆子而愁眉苦臉的時候,“劉科長”帶著幾個人及時趕到,二話不說,就幫著搬豆袋子,近千斤豆子很快被移到了相對安全地帶,把老張師傅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在那次抗洪搶險中,他一連幾天幾夜沒有睡上一個安穩覺,身子骨累得就像散了架似的,但嘴上依然說著“我沒事”。正是“劉科長”那份責任使然,讓下古堆居民安全度過了那場50年不遇的暴雨侵襲。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科長”在下古堆小區生活了30余年,下古堆小區每家的事都裝在了“劉科長”的心里,大家也都把他當成了“主心骨”。遇上婚喪嫁娶等大事,他們總會第一個想到的是“劉科長”,總會在第一時間找“劉科長”商量,“劉科長”也總是毫不保留地出出主意,幫著打理。尤其是老人百年之后的喪事辦理,幾乎成了他的“專利”,不論是汽運分公司的職工,還是下古堆小區的居民,每一次都是由他主持操辦。他清楚汽運分公司每一個已故老人穿衣帶帽的“講究”,記得安葬在龍須溝的每一位已故老人的具體位置,熟悉每一個辦理程序和環節。他總能替辦事“主家”考慮周全,既不浪費又不失體面,讓生者安心、死者安息,順順利利、穩穩妥妥地把事情辦好。細細數來,“劉科長”操持這件事已經20余年了!20多年來,經他手“送走”的“老人”達上百人,他從來沒有拒絕為難過任何一家,從來沒有收過一分錢,從來沒有要過任何好處。他真正把這件事當成一份事業去熱衷,當成一項使命努力去做。他總是說:“都是街坊鄰居的,誰家沒點事?何況遠親不如近鄰,用咱就是信得過咱。我就是跑跑腿,幫著別人張羅張羅?!薄皠⒖崎L”幾句樸實的話,常常讓為一些瑣事心煩意亂的我倍感羞愧,他那種質樸、仁愛、友善、平和、奉獻的精神和美德,讓我感悟至深。
從責任使然到仁愛平和,從這位擁有一副熱心腸、愛操心、愛管“閑事”的“劉科長”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道德文化傳承,使我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真諦,悟出了真、善、美的內涵。我想:正是因為有了他這樣日積月累善小而為的人,有了他這樣勤勞、善良、質樸、友善、仁愛的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才使得這個社會的文明不斷向前推進?。ㄆ\分公司 徐艷 供稿)
(圖為劉金才)
上一篇:
有一種精神叫自強
下一篇:
平凡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