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新在企業和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共建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簽約及揭牌儀式上的講話全文
添加時間:2020-12-24 點擊量:4624
今年以來,根據王一新副省長指示,省國資委大力推動企業與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共建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合力攻關當前最急需、最前沿的技術難題,著力打通產學研通道,全力支持兩所高校雙一流建設,為山西轉型發展提供支撐、貢獻力量,并分別于8月18日和12月23日舉行簽約和揭牌儀式。王一新副省長兩次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F將講話原文刊登如下:
王一新
(2020年12月23日)
(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今天,我們推動中北大學與18家單位共建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發揮好院所高校作用,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具體行動。這次按照應用導向要求,推動企業、高校聯合建立的創新平臺,將聚焦“六新”突破,為山西的產業轉型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8月,我們推動太原理工大學與企業合作共建了20家研究院。在簽約揭牌時,我就如何打通高校和企業通道,如何打造血肉相連、血脈相通、生機勃勃的創新機體,如何不走傳統研究機構老路,從一開始就按照改革的思維賦予研究院強大活力的體制機制,如何產學研政各個方面共同培育優良創新生態等問題,當時講了一些意見,這些核心觀點同樣適合今天,這里不再重復,只補充幾個觀點:
第一,建立科技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一定要進一步整合、疊加各方面創新資源。而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必須敢于打破固有的行政、部門、條線、門第等框框,真正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牽引各類科技創新力量優勢疊加,能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價值高的成果?,F在有個很時髦的詞,叫“內卷”,我們的科研體制要減少“內卷”中的浪費。山西就是要疊加高校、企業、政府和其他各方面的創新資源,形成創新合力,讓我們的科研更經濟、更有效。
第二,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要扮演好“出題人”的角色,敢于出題、善于出題。
企業站在市場的最前沿,對科技創新的需求體悟最深,是科研項目最有資格、最權威的“出題人”。一個企業是否敢于出題、善于出題,是對其市場化水平、競爭力水平、行業領導力、產業未來洞察力的檢驗和衡量。不同水平的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也不同,出題目的深度和高度也不同。比如,有的企業出的題目可能是對生產環節、生產流程的小改小革;有的企業出的題目是對生產制造過程中方向、路徑的創新和改良,是對生產流程的優化和完善;有的企業出的題目,則是瞄準關鍵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還有一些優秀企業則是對未來顛覆性技術心向往之。唯有來自前沿的需求,才能凝煉出一流的課題,進而去創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所以,企業不僅要埋頭苦干,更要抬頭看路,要敢于直面和剖析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敢于“幻想”,敢于“天問”,善于把問題和思考提煉轉化為優質的課題,為科學家們破題解題奠定堅實基礎。
今天來了不少企業家,所以我專門講了這一點。我覺得科技廳可以研究設立一個優秀提問獎。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夠深入地剖析問題,并且能夠構想解決方案,這本身對科技創新都極有價值。
第三,高校和科學家團隊要提高“答題”水平。
如何才能答好題?我在這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第一,共建的研究院一定要突出應用導向,緊緊圍繞企業提出的課題進行科研,如果科學家團隊長期沉浸在基礎研究中,應用型成果出得太少,就很容易讓企業家失去耐心。當然家大業大,立足長遠的企業除外。第二,要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不能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寫論文、發論文上。市場是科技成果價值的試金石,要把優秀論文寫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寫在優質的產品里。第三,要開放搞科研。善于整合人才力量,善于集成各方成果,應用型成果很多時候需要與市場賽跑,太慢了就可能錯過時機。第四,高校在科研體制機制上、內部管理上、內部考核上,要進行配套改革,一方面讓科學家團隊集中精力搞科研、出成果、得實惠;另一方面對科研團隊還要有壓力機制、淘汰機制,讓層層疊疊的后浪能奔涌向前,特別是要讓包括在校生在內的年輕人有參與甚至領銜的機會。
第四,打通產學研一體化通道,需要產學研政各方面相向而行。
產學研一體化,大家都懂,大家都喊,但在實際工作中做起來很難,我作為分管科技工作的一個負責人,也很苦惱,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這個過程中的共性難題,想尋找一些答案,找到一些路徑。一是專業化分工的問題。目前不少科學家把很多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但有時效果卻不理想。這一方面浪費了科學家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有時還會讓寶貴的科技成果錯失搶占市場的機遇,科學價值打了折扣。如果科學家們都能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科研問題上,拿出科技成果與社會資本合作,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各盡其能,豈不是更能實現共贏。這個問題的解決可能主要靠科學家團隊解放思想,有所為、有所不為,用好資本的力量,用好公司現代化治理的機制。中北大學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是張開雙臂、敞開胸懷,把科技成果拿出來面向社會資本尋求合作。二是科研成果對價的問題??茖W家與投資人都在互相尋覓。但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往往站在科技的角度,對自己辛勤攻關取得的科研成果認知很高,估值也希望高些;而投資人則站在市場的角度,由于新成果市場前景不明朗,對成果估值往往比較謹慎。尤其是大量處于中試前后的科技半成品,投資者對未來的市場認可度心里沒底,估值比較審慎也可以理解。這就產生了矛盾,導致很多科研成果項目在轉化的時候很難達成一致。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科學家和投資人對成果的評價是在兩個頻道上,也就是兩個評價體系,一個是科研的,一個是市場的。有時候政府夾在中間,只能努力協調,也不能用行政手段去強制推動達成一致。如何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構建一套權威的、相對客觀的第三方成果價值評價體系,是當下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急需的。借助這套評價體系,推動科學家與投資人建立起一個互信的合作模式,或者稱之為對賭的合作模式,對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多種變量前提下的明確約定。雙方先集中力量、攜手推動成果產業化。同時根據約定的前提條件,根據成果產業化后市場的價值表現,動態兌現科學家的收益。目前,民營資本進入科技成果市場的決策相對簡單一點,但國有資本迫切需要這樣一套體系的支撐。
第五,以共建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為契機,全力支持中北大學創建“雙一流”。
作為抗日烽火中誕生的“人民兵工第一?!?,中北大學不僅有光榮的歷史傳統,還有雄厚的科研基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北大學的改革發展,特別是建設“雙一流”工作。5月份,樓陽生書記宣講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一站就選在中北大學,要求中北大學聚焦“六新”,瞄準前沿、勇攀高峰,加快向“雙一流”大學目標邁進。我將從分管工作角度全力為中北大學服好務。下一步,我們將多方發力,為中北大學整合更多的科技創新資源,支持中北大學在推進“雙一流”創建的過程中,為山西轉型發展蹚新路提供更強大的智力支撐。
謝謝大家!
王一新
(2020年8月18日)
(根據錄音整理)
同志們:
剛才,太原理工大學與20家企業簽訂了協議,共建研究院,這是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也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創新生態的務實舉措。在這里,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剛才簽約的學校、企業雙方表示熱烈的祝賀。借這個機會,我想跟大家一起討論幾個觀點。
第一點,打通高校和企業的通道,形成創新的合力,是全球科技領域,尤其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普遍規律,更是山西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
放眼全球,西方國家之所以成為經濟技術強國,跟其建立的強大產業技術研發體系密不可分。不少西方國家形成了系統完備的促進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移的制度體系,支持大學與企業聯合開展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共建了很多高水平創新平臺,使這些國家的企業技術研發能力長期保持國際領先。比較著名的如美國的“硅谷”,以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一批大學為依托,廣泛與英特爾、蘋果、谷歌、Facebook、惠普、思科、甲骨文、英偉達、特斯拉等世界知名高新企業開展合作,把科學、技術、生產融為一體,不僅奠定了硅谷的基礎,也徹底改變了斯坦福等一批大學的格局。所以,高校只有與企業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智力密集優勢,在創建一流大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同樣,企業與高校的結合,將能噴涌出科技創新連綿不絕的動力和源泉。
當前,我們國家的校企合作也不少,但總體來說合作的層次還不高,沒有形成體系。我省的情況也是這樣。省屬企業以往與高校的合作,往往以單一項目或技術為基礎,沒有圍繞產業鏈進行聯合集成研發。這次太原理工大學與合作企業共建研究院,就是要在打通高校和企業的通道上進行一次重大探索,提升合作層次,延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以產業鏈布局創新鏈。省委、省政府鼓勵支持省屬企業、央企駐晉企業、民營企業與山西各類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各種方式、多種層次的科研合作。
在今年年初的全省科技大會上,樓陽生書記指出,要圍繞2025年轉型出雛型的總要求,貫通政、產、學、研、用各環節,整合人才、金融、土地、數據各個要素,全力打造創新活力充分涌流、創業潛力有效激發、創新動力競相迸發的一流創新生態。近日,省委、省政府已經正式成立了高規格的省創新生態建設領導小組,由樓陽生書記、林武省長任“雙組長”,我們正在下大力氣推動“111”“1331”“136”工程,推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創新全覆蓋,推動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建設。我們今天做的這件事情,打通企業和高校產學研之間的通道,也是我省建設創新生態的重要任務。
第二點,產學研的貫通一定不是形式主義的結合,必須血肉相連、血脈相通,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生機勃勃的創新機體。
今天,我們的企業和太原理工大學一下子成立了這么多的研究院,揭了這么多牌子,一方面這很讓人高興。但另一方面我也有隱憂,這件事會不會停留在掛牌上?因為這是在行政力的推動下,大家做的這么一件事?,F在牌子掛了,如果大家都覺得就是雙方多了一個噱頭,多了一個門面,多了一個招牌,然后就止步于此的話,那將是我們的悲哀。正是因為有這種擔心,所以前天我對這項活動的議程提了一些要求,希望每一個研究院的合作雙方,無論是企業負責人還是高校負責人,都要就為什么設立這個研究院,以及心目中最理想的研究院是怎樣的,各自講一段話。剛才,大家都聽了他們的感言,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在辦這件事情時,不要當做是一個任務,一定要過心過腦地深入思考。同時,也通過這樣一個公開的方式,相當于立此存照,讓今天在場的各位還有媒體朋友們一起做個見證,看看這些研究院接下來是不是按照剛才所說的愿景去干、去發展。何謂血肉相連、血脈相通?我的理解是,共建研究院雙方要相向而行、優勢疊加,是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從企業角度來講,要圍繞轉型、升級、發展和本行業實際,提出你們最急需的、最前沿的乃至未來的技術需求。學校要解放思想,調動、整合各方面智力資源,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需求。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要能第一時間在企業得到檢驗、得到驗證、得到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效益。企業前沿的實踐可以作為課程嵌入高校教材,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接近實際。企業的實踐者,包括董事長、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等等,也可以走向高校的講臺,既可以講述成熟的經驗和認知,也可以講實踐中的困難、苦惱,還要多講他們遇到的痛點和堵點,特別是他們的思考,因為這是最有價值的?;蛟S在課堂上講講這些,更能點燃師生們的創新火花,激發師生們追隨實踐的指引去進行探索創造。高校的師生要把企業當做實現夢想的舞臺,深入企業分析把握行業、產業發展趨勢,找準科技創新的靶點,全力攻關,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發展、個人的價值實現有機地栓在一起。對更多學生來說,合作企業也是他們天然的實習基地和未來就業的重要選擇。如果這個循環打通了,那就說明今天成立的這些研究院是有用的。
第三點,這些新成立的研究院,不能走傳統研究機構的老路,必須按照改革的思維,從一開始就賦予它具有強大活力的體制機制。
走僵化的老路注定是死水一潭。我們不希望過了幾年對這些研究院進行再改革。那么怎樣才能有強大活力的體制機制?國家層面有重要的方向性意見,沿海地區也有很多探索。我認為最核心的有這樣三條:研究院里每個人有強烈的出成果、出有效成果的目標導向,不在于發表論文,不在于評獎,這些都是成果的副產品;有強有力的激勵政策,成果轉化為財富后,一大批人能合法地成為千萬、億萬富翁;整個的管理機制,特別是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是圍繞前面兩條展開的。這個機制一定要讓那些無能的人、混日子的人在這樣的機構里是一天也呆不下去的。
希望鄭強書記、慶學校長在山西科研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全省帶個好頭。我們為什么下這么大功夫整合企業資源與高校共建研究院呢?我們為什么選擇太原理工大學這個平臺干這件事呢?除了那些面上的道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我覺得你鄭強書記敢創新、能創新,能把握機遇,能把這件事干成。
當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加緊制定《關于加快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若干意見》,決定對全省科研機構進行一次全方位重塑性改革,要求自今年起,我省新建的研發機構都要符合新型研發機構要求,同時用3年時間將我省現有研發機構全部改造為新型研發機構。這個任務相當繁重,我們迫切需要開路先鋒。希望太原理工大學不辱使命。
第四點,優良創新生態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培育。
優良的創新生態,需要各方面共同培育。何為創新生態?在國內外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讀,但有幾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以企業為主體,大學、科研機構、金融中介機構等要形成體系,互相支持協作,共同實現價值創造。在創新生態中,哪怕只缺一個關鍵要素,哪怕在這個鏈條上只有一個環節出現梗阻,那對于我們整個創新項目,可能就是不可逾越的,甚至是災難性的。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的戰略決策為我省創新生態建設提供了陽光和雨露,但是怎樣把山西局部的、微觀的創新生態打造得更好、打造得更健康,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需要方方面面解放思想,共同努力。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山西的企業要變成創新型企業,必須更加重視科技投入。省屬國有企業要帶頭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投入,要舍得花錢。當然這個錢要花得講究,花得有效率,花得有效果。在我們的聯合研究中,企業要把資金、應用、市場的優勢發揮好。
從高校的角度來講,太原理工大學要以這次合作為契機,倒逼自己改革,擺脫行政化色彩,打破傳統框框,調動各方面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煞褡饕恍┨剿?,把科研項目的揭榜制進一步深化、細化,除老師之外,讓在校博士生、碩士生乃至本科生,都有途徑在各類研究院里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
在打造創新生態的過程中,僅靠高校和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職能部門同樣非常重要,要共同發力。因為我們的一些政策往往捏著科研的命門。比如,財政部門要研究如何持續提高R&D比重;審計部門要研究如何改善科研經費的監管,不能讓科研人員有了經費也不敢用;人才管理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都要研究如何支持鄭強們敢于放膽去推動科研的改革創新。國資委、國資運營公司要通過對企業一企一策考核,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徹底擺脫對資源的路徑依賴,走真正的創新驅動新路??萍紡d作為全省科技主管部門,要整合公共資源向改革的探路者、向出成果者傾斜。公共資源要有支持創新的鮮明導向,越干活越出有效成果越獲支持??蒲薪涃M是用來搞科研的,不是用來養閑人的??蒲薪涃M不支持那些不搞科研的僵尸科研機構。對那些長期不出成果的應用型科研機構和那些只重論文、只重評獎不重應用的科研項目,公共資源要差別化對待??萍紡d還要對校企共建研究院進行持續跟蹤、指導、評估。
在這里,我還要講一講綜改示范區。我認為綜改示范區的目標就是“硅谷”。國家、省里打造創新生態的各項政策最終在這里落地。理工大坐落在示范區,大學城坐落在示范區,今天在座的不在座的相當一批企業也坐落在示范區。我希望大學、企業、園區聯合起來向“硅谷”對標,把“硅谷”創新生態建設的精髓學過來,結合自己實際,形成自己的特色。綜改示范區是山西轉型發展的主戰場,“創新為上”,只有依靠創新才能完成這個使命。希望綜改示范區系統梳理自己創新生態鏈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補鏈、強鏈,在支持、培育企業創新發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更好的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山西的創新生態一定會長成浩瀚森林。
最后,衷心祝愿今天太原理工大學與企業聯合成立的研究院,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不僅成為太原理工大學進入一流大學的強大助推器,也成為助推我省企業轉型升級的“永動機”。
謝謝大家!
(來源:山西國資)
上一篇:
胡家峪礦業公司選礦廠回水管路搶修小記
下一篇:
引進新科技 助力企業產品升級